不即不离原名:不即不離,又名Absent Without Leave
35年前,这裡曾经是我出生、成长的老木屋。这裡不只是家族三代人的记忆,同时也是我对祖父母最后的记忆。直到长大**,我才明白,长挂在老家大厅上的那张画像是我从未见过的阿公。60年来,这张画像成为家人的**,没人能提及这个男人,他的名字,或是任何他的过去。这部纪录片即是关于我们对于他的追寻,以及爱与恨。
发布于2016年。由廖克发、谌静莲执导,集众多位廖祥清、胡木娇、廖美玲、张平、汤舒怡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6-07-09(台北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我方的历史之local平民版。如果说马华文学读者,刚碰上马共,总会是一头热带雾水,那么,一个本土人,同样可能表现得毫不知情,黄锦树看过初始版惊讶于廖克发“对历史的了解严重不足”。纪录片起于印尼情歌的抒情调,它却易变成了马来建**。反殖的中华青年,浴血断头却横遭脚下土地的野蛮驱逐,进而在历史与记忆中,消失蒸发。失去位置与错乱时间,是困扰CPM的最大噩梦——正如老阿姨感叹的:我白天人在广州,夜里做梦全是马来亚。私影像的小我羁绊,最终遇见了大公的**理想。运动之发轫与半世纪未竟,白首不悔中,可见生于斯的故土浪漫。
从个人家族历史勾连马共与马来西亚的恩怨情仇
从家庭史的父辈缺位出发,追寻散落四海的马/共华人。为了土地**的理想主义斗士,却不能拥有所生所长的南洋国籍,继而指认向北方,在牺牲遗憾里被驱逐遣散,漂泊“异乡”。廖克发三部伤痕叙事作品中的最优,或许是因为始终以私影像牵引,有始有终,令人动容。
记忆缓缓唤醒,碎片慢慢拼凑,管中窥豹、以小见大,以一个寻找爷爷生平的男孙**,揭开了一段跨度四十来年的家庭悲剧,以及种族和国家的历史变迁及困扰。从某个角度审视,1957年新生的马来西亚却比英属马来亚的种族问题严重很多,可谓**。BTW,这部纪录片至今依然还被马来西亚当局列为jin片。#深圳艺穗影展#燕晗高地#20190327
艺穗影展@燕晗高地。从寻找素未谋面的阿公开始,渐渐切入马来亚***的历史,从家人对阿公的追忆和分散各地的马共成员们的回忆拼凑出一段被遮蔽的历史。**抗英到对抗马来政府,为此付出生命、青春、自由,放弃子女的这些人已经老了。有的人说着不后悔没有虚度人生。有的人说白天在中国,晚上却梦见身在马来西亚,和穿着纱笼的马来人玩耍,最喜欢的食物是娘惹糕。身份认同,种族融合,回不去的故乡。演后谈的分享很赞,配乐是不同版本的与现马来**旋律相同曲风不同的马来情歌。
[3.5/5.0] 海報比較好看。印尼共產黨在<殺人一舉>被殘殺被歷史課本汙名,馬共在馬來西亞也遭受一樣的待遇。廖克發也是<小猫巴克里>編劇之一。
在马来亚土地上当权者试图抹去的记忆......
【灯笼***展映】从祖父在家庭中的缺失来发掘祖辈故事,进而追溯到轰轰烈烈的马来华人**救国运动与马来西亚***的游击斗争历史。很出色的纪录片,史料访谈俱备。导演旁白娓娓道来,不煽情也不冷漠。最终回归祖父的不即不离。大历史下的个人细节(炒**、生的孩子送人、祖父带子女冲凉)让人难忘
感同身受,怎樣才是真正的馬來西亞***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
马共游击队员之孙追寻消失的祖父的过程,结合历史与家族记忆,采访了散居广州、香港和泰南的马共老***致中规中矩。可惜导演过于小清新,专注于家族情感,未能深入反思历史,**透过“分享历史记忆”就能实现民族和解,而不明白祖父选择的以暴力**马来西亚政权的尝试才是达成民族平等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