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配乐传奇原名:Score: A Film Music Documentary,又名The Score: A Film Music Documentary
囊括50年内好莱坞所有经典电影配乐故事的纪录片,收录了包括《007》、《星球大战》、《夺宝奇兵》、《加勒比海盗》、《泰坦尼克号》、《社交**》、《疯狂的***》、《惊魂记》在内的多部影片的配乐师的采访,汉斯·季默、詹姆斯·卡梅隆、约翰·威廉姆斯、托马斯·纽曼、詹姆斯·霍纳等人出镜口述一部影片配乐的诞生,如何让一部片子的配乐深入人心?配乐创作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此纪录片将悉数解答
发布于2016年。由马特·施拉德执导,并且由编剧马特·施拉德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马可·贝尔特拉米、莱纳德·马尔廷、克里斯托弗·杨、大卫·纽曼、约翰·戴布尼、盖瑞·马歇尔、詹姆斯·卡梅隆、特沃·拉宾、贝尔·麦克里里、莫文·华伦、麦切尔·丹纳、汉斯·季默、蕾切尔·波特曼、克里斯托弗·贝克、约瑟夫·特雷帕尼斯、霍华德·肖、巴克·桑德斯、罗伯特·唐森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16-10-08(汉普顿国际电影节),2017-09-05(美国)公映的电影。
里米尼周日早餐电影,想学大提琴了。
虽然无法系统涵盖配乐大师们,对于入门者算是个不错的引导。片尾卡梅隆介绍与詹姆斯·霍纳的机缘真的很触动人
听觉盛宴,广为熟知的配乐大师和作品,莫里康内、伯纳德赫曼、约翰威廉姆斯、丹尼叶夫曼、托马斯纽曼、汉斯季默等被悉数提及。电影配乐是20世纪后最伟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让管弦乐得以保留和展示。片中也谈及了配乐师与导演的**关系,毕竟配乐是电影成片前的收尾工作,又有着极高的行业门槛,相比于其他工种,配乐师们更多是导演的乙方,将导演的需求具象为乐符,同时他们也是活在deadline边缘的群体,往往配乐工作还未完成,电影宣传就已经开始。穿插展示了一些配乐师的工作状态,有人喜欢搜集杂七杂八的乐器,用完就废弃;有人要到大剧场录音并亲自指挥演奏。片尾:R.I.P. James Horner
片尾有***!当我们看电影时,似乎已经习惯score的存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感和情绪,时而跳脱时而融汇。好的配乐并不需要刻意刷存在感,出现的时候你大概无暇分辨每个音符是如何发出,等你反应过来并开始回味,大脑早已分泌出他(无所不能的作曲家)想要的情绪了。ps,演奏家们神情各异地摆弄鼓掌中的“乐器”进行合奏的场面真感动!片子虽然浅显,但见识了几种好玩儿的乐器,那个姑且称之为三弦琴的家伙真神奇!
20世纪以后古典音乐日趋僵化,管弦乐创作仅剩的舞台也就是依附于电影了,好比菟丝缠绕着树木。
音乐的渲染力真是很厉害,我差点要给出5星高分了... 其实纪录片整体结构内容编排方面,只能给到4星。
3.5 虽然我也认同配乐给影像锦上添花了,但这里面好多例子都挺浮的(浮华或浮夸吧)。乐团没有彩排过直接录音这个点挺震惊的。一边看一边想我还是更喜欢侯麦啊!
三星半吧,基本上只在说好莱坞大片音乐(外加一点英国和一点莫里康),而且还没提纽曼一家和新世代这批效果器玩得溜的。要我说,在电影音乐的世界里,至少**、意大利和日本(还有本身已经是一个世界的印度)是不该漏掉的。
3.5 请了特别多师傅但还是说了几个说烂的,浪费;另欧亚版图全面缺失,局限于好莱坞,过于片面。几处有趣的:用合成器vs找乱七八糟东西做音效,自己指挥vs蹲**室,流派分明;寂寞老师对比之下烂得特别明显;moby竟然真有其人(HIMYM梗);小黄人的**师傅巨可爱;Danny Elfman太!酷!了!
今天看了它的纽约首映,哭惨了。作为多年旅居这里的观众,片子直接激发了无数回忆片段。作为狂热的音乐爱好者,这部片子简直是拿来朝圣了,近五十年里好莱坞的重量级配乐家几乎都出镜了。作为新入门的从业者,简直无法想象这部片子的制作长度和详实的素材准备时间。快出DVD,我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