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米尔克的时代原名:The Times of Harvey Milk,
一部关于曾被美国**杂志选为20世纪代表人物之一的***政治家Harvey Milk的记录片。 Harvey Milk是首个以公开***者身份者角逐成功为美国旧**市重要官员,生前致力争取***者的公民权益。他被**前,很有希望当选为****(旧**最著名的***街区)的市长。70年代间,当他推动通过旧**市首个***者的公民权益条例之际,Harvey Milk与他的政冶盟友George Moscone于1978年11月28日被保守派前旧**市前警察官Dan White刺杀而死,**唤醒了当地***者,使他们对争取自身权益作出了强烈的反省和回应。 1985年奥斯卡最佳长记录片
发布于1984年。由罗伯·爱泼斯坦执导,并且由编剧Carter Wilson、Judith Coburn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哈维·米尔克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4-10-07(纽约电影节),1985-09-20(芬兰)公映的电影。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
Milk死于刺杀提出一个问题,对凶手的判决结果又提出一个更大的问题。
作为传主,感觉哈维牛*的戏份还是少了点,最后被刺也不是因为***的问题。现在大家都记得基佬米尔克,谁记得一起死的直男莫斯康内。他推动了***的权益,而且看起来也是个挺不错很nice的基佬,但看到了在no **** violence的呼声中打砸烧的**者,怎么又能说他是成功的呢。
米尔克最后的演讲,令人感动。要给这人间带来希望,这是行动主义者永不泯灭的公共精神的光芒。
【150909】"I know that u can't live on hope alone,but without it,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不是很喜欢这种非人物为中心的传记纪录片,哈维本人的访谈也太少了点吧。
米尔克是一个**的(也即我们的**)象征和英雄,“少数”将要站出来,最终的结果甚至是社会秩序整体的重构。或许不该把所有的希望和责任推就给个别人,或许这个世界也不停告诉我们(在美国)政治是多么充满技术,找一个好律师是多重要,但是米尔克至少向我们展现了一股坚定的**,他是为所有人而战
刺杀泛滥的六七十年代。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回刺杀政治家的竟然是政治家。一下让人想到75年的《纳什维尔》,真是神预见性啊。从这儿大体也能够明白美国少数族群为什么把权利看得至高无上,因为他们的确付出了血的代价。
20150626美国成为第21个承认同性婚姻国家。不要羡慕美国,这一结果也正是像Milk一样的人争取的结果。目前,作为天朝的同志也有两个选择:一是永远躲在黑暗的柜子里,带着**去生存;二是,站起来,去战斗,去争取自己的权益。我希望每个同志都发出自己声音,让社会听到。不出声,别人就觉得你不存在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978年的米尔克、****、旧**。。。将被无数热爱自由的人们铭记,对于少数族群,我们理应投去更多关注的目光!
到后面总算没睡着,还是很激励人的片子,虽然自己不是特殊群体啥的,但是那种力量还是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