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祖国而战原名:Они сражались за Родину,又名They Fought for Their Country、Oni srazhalis za rodinu
影片鲜明而真实地表现了1942年夏季苏军在顿河草原上的保卫战:一支团队在撤退途中,奉命占领一个小村后面的十字路口的高地。主人公在战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战争使他们**到了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支团队完成了占领高地的任务,保住了团队的旗帜,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十分严重。
发布于1975年。由谢尔盖·邦达尔丘克执导,并且由编剧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瓦西里·舒克申、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谢尔盖·邦达尔丘克、格奥尔吉·布尔科夫、尤里·尼库林、伊万·拉皮科夫、尼古拉·古边科、安德烈·罗斯托茨基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75-05-12(苏联)公映的电影。
第2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苏联战争片挺舍得,场面拍的挺宏大,特别是那个飞机被击中以后兜了个弯,撞到山上拍起来不简单,中间断了一下,应该是另有一架飞机。不过**病了,太长,话唠
旋转的燃烧风车、战火中穿行的羊群、翻倒报废后仍不停转动的虎式坦克底盘、井水反射到人头**的光晕仿佛是光环......充满宗教神圣感的画面,与煮到一半的小龙虾、反坦克**为部队拿给养四处泡妞、老兵把凯撒名言错放到伊斯坎德尔头上(还记成“我来我见**了”)之类的日常点滴并存,**既有宏大战争美学,也有行军扎营的唠叨抱怨,从微小的俗事笑话中(反坦克步枪兵泡妞不成反被打)蕴含着战争的苦难与胜利的希望(农妇不愿跟反坦克步枪兵亲热的原因)
对当年的他们而言,更艰难的才刚刚开始-------***格勒战役!
1995年8月8日观影,也是因为世界反***战争胜利50周年而大量展播的战争片。
塑造有人性的士兵当然好,但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电影语言,都绝对落后于**了
6/10。不知何年中**事题材才能同样以人性的角度塑造角色:**上的士兵会在打枪时犹豫颤抖,会对战斗命令的下达产生消极心态,进村歇脚时不止想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垂涎露水爱情,整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怨声载道;本片问题是拍摄技巧太乏味,静止的大场面多用摇移镜头,对话不是唠家常就是喊口号。 @2015-09-13 04:06:54
****艺术和音乐小组 853成员 27话题
很有宗教感,像圣经里遗漏的一章
从个体到整体,从个别场景到全景。连续几次战斗,夹杂参战个人的生活、感情。基层战斗员所见。感情描写颇佳,代表思想情感的闪回蒙太奇,化作犀利热辣的画面,夹杂在战斗中,配合适当的音效,让我们感知他们此时所感;那些可怖的画面,反映的人类本能的恐惧和战争的残酷。面部表情特写。
大段的情绪摄影,可惜观影时不在情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