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琼斯原名:Tom Jones,又名汤姆琼斯
汤姆琼斯(阿尔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饰)本为私生子,后被一绅士收养,他天性热情奔放,模样又生得**俊朗,庄园主的女儿索菲亚(苏珊娜·约克 Susannah York 饰)同他坠入情网,后遭到表弟比菲尔(大卫·沃纳 David Warner 饰)的插足干涉,一番纠葛之后,声名狼藉的汤姆琼斯决定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汤姆离开后没多久,伤心的索菲亚便也踏上了旅途,两人在缘分的驱使之下在一名女商贩的家中重逢了。之后,比菲尔亦来到了伦敦,想要报复汤姆。在比菲尔的阴谋筹划之下,汤姆被送上了绞刑架,就在即将行刑的生死攸关的时刻,索菲亚的父亲及时赶到,**了比菲尔的阴谋,挽救了汤姆的性命。
发布于1963年。由托尼·理查德森执导,并且由编剧约翰·奥斯本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阿尔伯特·芬尼、苏珊娜·约克、休·格里夫斯、伊迪斯·伊万斯、琼·格林伍德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63-10-06公映的电影。
第3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第2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提名)。
第21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音乐/喜剧片。
《汤姆·琼斯》是一部电影杰作。该片的故事是典型的通俗剧模式,剧情发展不乏因缘巧合的转折,人物个性也相当类型化,但编导采用了风俗喜剧的风格作为叙事基调,因而整部影片给观众的感觉便完全改观。在《汤姆·琼斯》中,编导并不没有进行彻底的社会性批判,而仅仅是正面颂扬了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导演托尼·理查德森在片中的表现也犹如男主角汤姆·琼斯一样前卫而个人化。
【上海英伦大师展】196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与配乐+*****。1.典型后现代式无厘头喜剧片,叙事上:脸谱化的人物+夸张的情节+猝然强行反转大团圆的结局,形式上:角色**打破第四堵墙的言行&旁白剧透、自指(如“以下照例省略**戏”)与自嘲&出片名前的数分钟仿默片式开场+圈入圈出转场+高速剪辑+降格镜头(追逃戏)+定格镜头蒙太奇(男女两人门外偷听场景)等拼贴式的电影语言。2.最有名的段落当属两人边吃海鲜与水果边**的正反打蒙太奇了,极具性暗示。3.一处妙到毫巅的压缩银幕时间技法:在单个镜头中,汤姆·琼斯由左至右连续数次入画与出画,每次都骑在马上,但骨折的胳膊都愈加趋近于康复,摆出不同的姿态与动作。4.不得不说,当年奥斯卡的确勇气可嘉,竟然会给一部如此戏谑的闹剧式电影颁发多项最有分量的**。(7.0/10)
Handsome Albert!~… 想起了前年英伦展的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和上影节的《**号》!~…这类片子我绝对是影院里最“自得其乐”的之一!~… 今天的两部再给我来一打!~…(坚定了我要继续all英伦展的faith!~…
@英伦大师展 记得《认识电影》里对《汤姆琼斯》在文学改编电影历史上的地位评价极高。这种近乎癫狂的戏谑拍法发展到后来可能催生了特瑞吉列姆的无厘头喜剧吧。
低配版《巴里林登》,低下层的逆袭史,闹剧式狂欢,俗气中的生气勃勃,直视镜头的破墙手法分分钟暗示你莫要当真。以遭遇的人物为间隔的分段叙事沿袭《坎特伯雷故事集》式讲故事风格,诙谐而讽谑的坊间传闻亦一脉相承。
汤姆·琼斯先后跟农家女**、中年妇女**(两人共进晚餐的段落真是**满满,若不是电影最后说珍妮·琼斯并不是他的亲生母亲,那他俩在旅馆就是**了)、富家女**,个人感觉即使苏菲跟这个善良的花心大萝卜在一起了,也不太会幸福?……默片式的前序交代、蒙太奇的恋爱过程、定格的偷听方式……部分拍摄手法滑稽幽默,但故事剧情于我而言还是不够有趣,整体观感还行吧。
相当闹腾!而且风格百变,**不断,毫无征兆突然就打破第四面墙
三星半。虽然该片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但该片的水准是比不上同属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如此运动生涯》《撒谎者比利》等影片的。严格来说,该片也算是略有突破,就是对英国古代生活的展示:粗鄙、野性、贪婪、可笑。汤姆·琼斯这个人物的塑造,兼有英俊与粗野,很好的不完美主义标本。
三星半,20190106@大光明重看,如果有机会在影院,特别是近千人的观众一起欢笑,特别是你后排的同学笑点又很低,如果不被现在观影体验和观念来评价本片,其实观感还是高于6.6这分数的;美版卡萨诺瓦,一位又怜香惜玉又动不动拈花惹草的“孤儿”的探险之路,同时也是吐槽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陈词滥调的一路**和大型吐槽集,你看**们的**何其夸张“宏伟”,你看“吃饭**”何其香艳,你看主角不到片尾是肯定不会死的,你看身世浮沉废话太多让穿针引线的女士一总结何其简练呀……根本是伊伯特爷爷《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的电影版嘛
这部很欢很欢的电影告诉我:出身就是一切,这条真理永远都不会改变。
***.Jones.1963.iNT.Dual.Audio.DVDRip.X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