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瓦尔辛湖原名:Walchensee Forever,又名瓦爾興湖家庭電影(台)
如果说有这样一种东西,如家族记忆,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扬光大,那么它就决定了每一代人的行动。导演讲述了她家庭中的**们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沃尔切西、嬉皮士梦和围绕雷纳·兰汉斯的社区。
发布于2020年。由乔娜·吉·万德斯执导,并且由编剧乔娜·吉·万德斯、Nico Woche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2020-02-24(柏林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20240307于德国大使馆。视角聚焦在四代女性。串起一张大网,把一家人的爱恨情仇全**于上,而扰动这张大网的,是世界战争。女性分为二战前的两代和战后的两代,战前两代选择了安稳的湖边生活(但男性的不安定因素又在扰动平静的瓦尔辛湖水),而战后的第一代经历了丰富而又混乱的****和世界旅行,在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驶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故事网上的关键节点是四个国家和两个人物:四国家是德国(灵性、修道院)、墨西哥(安娜和弗兰克乐队巡演、辛格**大会、导演她爸)、旧**(**、嬉皮士)、印度(灵修、多伊特)。人物中最重要的不是两姐妹,也不是一夫四女(不止)的野性渣男,而是两个精神**:灵性圣人基帕尔.辛格和新世纪音乐家多伊特,而这两个**就如克里希那穆提般,都试图疗愈战后人类的心灵空虚和创伤。。。
透过旧照片和湖边咖啡馆 以厨房中自成一派的女性为纽带 串联起旧**与巴伐利亚 于编织的家庭史中回望各自身份的存在 四代人正是一轮回
#第8届德国影展# 今年柏林错过的几部该看的片之一。archive footage。剪辑精湛,非常动人的家族女性史诗,但主要也是因为母亲的人生实在太精彩了(而且恰好是个摄影师,有大量影像档案)。影片提供了一个理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欧洲视点(但是德国那边谈的不太透了)。不过今年这几部archive footage/found footage看下来还是更喜欢[鸟类变形记]和[我的墨西哥椒盐脆饼]了。
20.11.16 林象 是我的错,对白密度过高目前仍然是我看电影不可跨过的一个坎。其实很多东西评论里都有说,最让我惊叹的是,导演,更确切的说是作者(这部纪录片更像是导演叙述家族女性史的散文影像化)家族能够有这么丰富的影像材料用于编辑。一百多年以前,**的影像、静止的相片,在对比一下同期,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对于影像的敏感可以说是在家族环境的影响下就带来的,有点好奇对于这些这么丰富的影像材料,在创作这部影片时,导演是从现有的材料入手还是从构想出发,然后类似写**的将这些影像作为论据加以引用呢
堪称完美。“愤怒即仍不自由”“我现在依然感到艰难”,respect!
这片子一般人真的学不来,要有三代人共同培养的媒介素养,两代人共同积累的创作素材,还有种种的人与世界潮流的关系,意外离世对亲人的打击……才能做出这样一个丰富的文本,本质上说是“祖上积德”。
不仅仅在讲家庭和家庭里的女性,还隐约勾连着两次世界大战(我不知道导演曾祖父参加的是一战还是二战),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导演的母亲是一个保守的进步者,在追求自由时,她仍总是想着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这也让她最终回到了家庭。在那个**,她过得很撕裂,一直在家庭与自由之间挣扎,再往前或者再往后一点,她可能都要好过些。而导演母亲的妹妹则是一个为了自由葬送自己生命的例子。整部影片对于60年代很**。对于西方世界,那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年代,但并不是每一个在那个年代生活着的年轻人都幸福自由。
还蛮有意思的,导演和母亲安娜的创作者身份也很有趣,相当一部分影像素材其实来自摄影师母亲,然后影片里还仪式性地对调了拍摄与被拍位置,象征了一种延续吧。其实我最感兴趣的已故的母亲妹妹芙罗口这条线,嬉皮士、修行、极致体验、苦修、发疯、「***是一种新的体验!」母亲那个小团体也很有意思,不知道现场的学生观众怎么理解…反正中文字幕里68、**的字眼都没有翻。
还好没错过这场强叙事的片子,110分钟,4代人所有的细腻关系来回穿梭,家族、个人,个体、家庭,爱情、艺术,自由、信仰,太多**烙印、个体跃进、性别主义的片段。尝试挣脱男人的嬉皮士追随者最终回归家庭,满世界寻找home 的女性最终通过meditation发现inside heart. 亲情无法被回避,也最终带给人*藉。我们追寻的**,也需要去从过去每一段经历、联结、环境中去和解。life is perishable, but no reason to be afraid. We seek for the secret of life and ourselves. But the inner status of peace is from ourselves
社会史、社会女性史、家庭女性史,导演这家人保存的资料也真是丰富到不行。纪录片也能全场座无虚席加无人退场,观影氛围非常棒的一场,之后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