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又名Xi'an Incident
1935年秋,红军经过长征后抵达陕北。9月末,张学良(金安歌 饰)出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率东北军奉命剿共,无奈战事不利,三个月内折损三师。同时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后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辛静 饰)厌倦连年内战,萌生退意,所部与红军呈互相观望态势。***(孙飞虎 饰)在东北军严重损耗的情况下未予及时支持,这让按蒋命令放弃东北、失土失地背负五年骂名的张学良失望莫名,张遂主动接触红军方面,并经过与杨虎城的反复试探,三方达成**统一战线的共识。1936年秋,***挥军北上,同时亲临西安督战,在面临剿共与分调的选择下,张、杨二人决定兵谏*****,此即不久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本片获1982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妆奖。1981年华表奖。
发布于1981年。由成荫执导,并且由编剧郑重、成荫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金安歌、辛静、孙飞虎、王铁成、赵登峰、古月、郭伟琳、智一桐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1(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成荫以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气魄勇敢地舍弃了惯常的艺术构思方法(虚构的“小人物”加真实的大人物),而采取了追求彻底的纪实性的艺术构思方法,并且其上达到了目的,使该片成为一部有着独特风格的电影史诗。片中***的形象相当准确、丰满、生动 。
反面评价:该片在塑造国民党营垒中的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表现**领袖人物方面,却很一般化,甚至显得苍白。尽管片中为**领袖安排了不少场景,但却没有在这些情境中展示人物性格。以***为例,影片为其安排了四场戏,从戏剧结构上看,剧情一直是平直发展,没有起伏,很难产生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艺术魅力,而电影语言也是舞台式的,镜头呆板。这几场戏没有给人物提供多样而丰富的戏剧情节,人物性格色彩就显得单调。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还是创作思想问题,还是不敢表现领袖人物的复杂的内心** 。
张学良对***有四大如山之恩:一.东北易帜,让蒋建(形式上)统一全国之功。二.中原大战助阵,使蒋从此居蝈黨领袖宝座。三.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全国内战基本停止,使蒋家王朝避免了在内外夹击下于1937年就灭亡的命运。四.“西安事变”后力排杀蒋之议,坚持送蒋回南京,使蒋又祸害人间将近四十年。
拍的四平八稳。看过张学良的采访,不像影片中演的一本正经,苦大仇深。本人世家子弟吊儿郎当,幽默诙谐。***"我不要听,我不走"的台词很搞笑。***当时虽然和国民党有联系,但怎可能在**中起主导地位。当张学良部下问其抓了***后怎么办?张说:再说。哈哈,真是云淡风轻做惊天大事。拍出了何应钦和***之间的恩怨,***总不时说出些鲜明朴实的金句。
**后新时期,1981年成荫导演作品。事实角度较为客观。可作为教科书**历史**历史正剧的范本,*化道,音效都很扎实。凸显出导演对电影作品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从形式到内容,具体表现为对演员身形,状态的神似和形似与历史人物的高度符合对追求。就连各个重要人物的方言说话也都力求还原。
我不要听!我不要听!我不要听!蒋太淘气了~
-张学良:国难当头… -***(立马用手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听!(***随即站起。)-张学良(也站起准备要走):好吧,以后再说。—— 2013.05.12 中国电影博物馆:这部电影如果现在拍,投资应该会比较大。。片中诸如人物死亡、打斗、哭泣之类的表演略假。。剧本并不太出彩,叙事也较为平淡。。
改革开放主流和***展结合,**精神
张学良语重心长的对蒋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能共同**。蒋双手捂住耳朵说:我不要听!我不要听!我不要听!
娘希匹。张本素蒋的知己,却被表达能力煽**极强的周**说降。 南京很热闹,可以说是戏中有戏。
平平过淡如水,合格的历史故事普及。
张与蒋,一个是没头脑,一个是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