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维吾尔族原名:Les ouigours,
发布于1977年。由尤里斯·伊文思、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执导,并且由编剧尤里斯·伊文思、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1977公映的电影。
1972年拍摄的喀什噶尔。内容上有那个特殊时期的印记,但有更多珍贵的资料。比如:影片中的***文是用拉丁字母拼写从左至右横书是1965-1982年实行的“新文字”。1982年后又恢复为由***字母拼写由右至左横书的“老文字”。 影片中有些场景在本世纪初期依旧不陌生。
小破站啊,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弹幕不仅有详细注释,还有揭露翻译错误之处的。1972年的喀什噶尔与2003年没啥不同,甚至更开放,因为带麻质面纱的老妪比2003年更少。那个上讲台念黑板字的汉族面孔小男孩,可能就真的是汉族,因为除了民考汉,还有汉考民的,我就认识一个90后汉考民男生(汉族,自**哈族语文教育)。那个贴着巨型领袖宣传画的羊毛地毯手工工场,让我想起了“老大哥在看着你”。
***族の****改造,基调还是控诉旧社会的风格,拉丁化的维语很罕见,很宝贵的影像资料
很喜欢,在B站有资源大家可以看【【纪录片】70年代**的***族人民生活宣传(《**的少数民族—***族》@旌旗红)-哔哩哔哩】 https://b23.tv/x6FPjwz
学汉文也要学维文;要有工厂,解放前棉花都是直接出产外地;与农活儿有关的文艺,拖拉机厂里的农民节,我们**好地方。 要是懂维文的话,可能会看出更多的缝隙。现在只能看到法文-老北京腔-标准维文-维文方言的转译关系。
打给资料性,可以想见伊文思的表情
1.篇幅太短 以至于让人觉得内容有点枯燥了 2.不过片中妇女控诉、制作乐器、缝织、摘葡萄等画面非常有意思 3.喀什的景色真的美如画 4.内容摆拍美化确实是硬伤 如果能非常自然 真实的呈现该多好
妇女们开会那段非常有意思,女性在表达自己的位置,*着烟吐槽男人们,其实家务活儿都让*******了。
1978年,喀什,***族。比前几部,感觉没那么正事,有点死气沉沉的感觉。
伊文思在**拍摄的***族素材,因为怀疑拍摄内容被安排、美化过,最终单独成章,没有放到《愚公移山》系列纪录片中。片中不仅展现了**喀什和吐鲁番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拍摄小学上课、妇女老人控诉旧社会内容,也在解说词中直指并未拍到镜头中的**与***对**的冲击。虽和谐但也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