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女又名Rouge of the North
银娣(夏文汐 饰)爱慕着药店伙计小刘,却最终拗不过长辈的安排,嫁给了乡绅姚家的二公子。成亲当晚,银娣才发现,这位二公子身患数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然而木已成舟,银娣只得把怨恨和愤怒隐藏在心底,担负起了照顾丈夫的沉重负担。 姚家三少爷(** 饰)生性轻浮多情,尽管已有妻室,但他仍旧常常****银娣,银娣日子过得本就苦闷,三少爷成为了唯一能够带给她快乐的男人。银娣怀孕生下了儿子玉熹(马邵君 饰),就此在姚家站稳了脚跟,丈夫和婆婆去世之后,银娣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银娣为儿子娶了媳妇芝寿(张盈真 饰),哪知道芝寿样貌丑陋,于是,银娣处处刁难折磨芝寿,最终令其染上重病含恨而亡。
发布于1988年。由但汉章执导,并且由编剧但汉章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夏文汐、高捷、徐明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8-09-15公映的电影。
第2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
影片描述的是清末上海的宅门戏,以女性的视角陈述旧时期在封建家族中的女性故事,刻画出了在挫折、羞辱中求生的银娣这个典型的形象,并通过她的大半生生涯以及她所经历的遭遇,对旧时妇女的悲情生活给予同情。影片叙事委婉,不烈不躁,有着浓郁的文艺韵味。
还原的很有味道,张女士看了大概也想买点儿周边。
世无痴男,遍皆怨女。最后她倚卧在鸦烟颓靡里只能依稀看见从前那个手执烛火、容形清亮的消逝的自己。
6/10。门和**是张爱玲的影像改编者最钟爱的意象,银娣没有命运的抗争意识,一味索取金钱的安全感,最终沉迷**代表的物质享乐,后半段银娣始终在宅子里阴魂不散地监视别***量利用双重门框的取景表现每个人都被钱和色的双重枷锁套死。夏文汐将这个美丽泼辣、可弱可强的形象令人满意地呈现于银幕,但影片明显缺少怨的成分,也没有原著刻骨的苍凉意味,特别是嫁人前的银娣太过顺从,仅仅几个镜头向嫂子哭诉,不情愿嫁给废人少爷,但对爱情和财富之间的心理摇摆没有深入,原著中银娣对药店抽屉的奇妙**,隐含对店伙计小刘的爱慕,影片只能通过简短对话展现二人的心投意合,不免使人物性格扁平化,缺失了悲剧感的对比。
趁着舞台剧《金锁记》的劲头,把这部《怨女》找来看,找夏文汐演《怨女》还是绝的。我没想到高捷演痨病鬼,明明那么虚弱的一个人,还是有点叫人害怕啊,感觉下一秒就要喊小弟来****了,哈哈。#唉,人要上进总是难的,**多诱人啊……这便是人性。#
夏文汐好看,片尾曲好听。世事艰难,做**更难。改编的不错,少了些张爱玲的怨气,多了些苍凉释然。
篇幅限制,显得比小说局促很多,小媳妇“刷”地一下就熬成婆了。张爱玲的小说就应该用国产电视剧的步调,按部就班拍它个三五十集,好好撕,慢慢磨,才酝酿得出那个琐屑和悲凉劲儿。夏文汐真的太美了,太美了。
人人都爱张爱玲,得形者铺衍故事,得意者耽恋光影,形意兼备者借银灯照自家心事,最不济的拍个畅销电视剧
“紅色的淚有我絕望的美麗”——片尾曲是齊豫。一點也不喜慶的嫁衣。
夏文汐真漂亮啊!臺灣女生那麼溫婉賢淑,根本演不出上海惡女的犀利來,那個三爺怎麼看怎麼為人正派,油腔滑調都是裝出來的,導致故事發展很不合理。導演基本上就是照式照樣把小說給拍了一遍,那個年代臺灣的痕跡太濃
跳接得太突兀,如果没看过原著会有些莫名其妙,混在一起的《怨女》和《金锁记》,还没来得及展开就一瞬而逝的银娣和曹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