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和南原名:Viet and Nam,又名越与南(台)、Trong lòng đất
发布于2024年。由张明归执导,并且由编剧张明归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范清谐、陶维袍丁、Thi Nga Nguyen、Viet Tung Le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2024-05-22(戛纳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提名)。
第77届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奖 长片酷儿棕榈奖(提名)。
第35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银屏奖 最佳亚洲剧情长片(提名)。
前半段其实还不错,感情淡淡的晕染的很好,但后半段真的想骂人。
#29thBIFF# 可能是上一部补觉了,这一部倒还蛮精神,虽然也完全能预料到是个很闷的片子。表面上似乎在讲同志线,其实更多地还是在讲越战伤痕、个体漂泊、自我放逐这一类的主题,独特性下包裹的是某种共通性。我对这类片子实在不太能吃得下,不讨厌,但也很难喜欢,感觉这类风格也是一种“批量制造”了,这世上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阿彼察邦mix蔡明亮”们。
可惜主线变成寻找越战亡父的遗骸,越和南的爱情故事变成了副线。但我可太喜欢这个煤矿少年地下爱、同生共死偷渡海的故事了!本片被越南列入**,但禁的理由不是同性而是正面暴露。不得不说那个画面真太美了,从未想过煤灰落在肌肤上会如此性感,身下就是一片黝黑发亮的星海...
B / 在摄影机长久的凝视中人物的身体慢慢僵化为一种无机物,与周遭融为一体;而人物所处的生活空间则被与远方相勾连从而勾勒出一种地理的政治图像。当他们相拥时,他们的身体逐渐凝结为矿石,因此并不会感觉到疼痛,而鲜血也会成为一种坚实的无机物流淌在肌肤之上。而身体的丈量也因而变成地球与宇宙的丈量,世界的图像化也仅仅*务于你我通过手指来跨越的距离;而矿洞的深度,不过是大洋彼岸的世界崩塌的尺度。虽然还是被一些情节化的需求拖累,但依然是太过动人的**。甚至好于《金色茧房》。
三星半。这一代东南亚导演深受阿彼察邦和蔡明亮影响,创作风格上甚至更加悠长散文化,但镜头的精准性上显得略欠些火候。越和南的同**情像是一种关系上的类比,回溯的则是越战时期越南内部的漂流与疏离。影片有空间可以做得更流畅一些。
#77th Cannes#将优秀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化为隐晦的视听调度,因而不乏存在灵光乍现的场景和镜头设计,文本的复杂性则主要经由对历史、记忆与战争的复沓言说交叠实现,但片段之间难以弥合的罅隙,如同性身份与寻父之旅所产生的微弱连结,很难维系持续的情感流变。影像内部那些无法剔除的前人痕迹,间接淹没了胶片本身捕捉到的粗粝质感以及原初的情动瞬间,踌躇不前后又只得回到**与创伤中,徒落得一身忧郁的热带病。
挖骨和挖煤是一回事,埋在礦井和埋在歷史灰燼是一回事,在塑料袋裡過河和在集裝箱裡渡海也是一回事。越和南,生和死,埋在煤裡和沈入海裡,都是一回事。有詩意但真的非常非常stereotypical 的東南亞電影,實在看得非常困。
矿难死去的人;战争死去的人;**死去的人。 埋在地下的骸骨 罪恶 ** **忆 致敬所有无辜的生命
1h50min退,憋了很久不想打扰身边的人,可是实在受不了了。AI大量分析阿彼察邦拍出的电影也不过如此,劳工,偷渡,战争,同性和创伤记忆全部集齐,但元素毫无秩序和感知地罗列在一起,人物也像僵尸一样做着吻戏和哭戏,所有性质的台词都只有一个空洞的语调,好可怜的演员。
电影的核心正是在标题中的“和”,即串联两端的媒介。一类来自灵与梦,借此往前回溯历史的远端,连接起此刻与**的创伤;另一类从时下去往将来,现代性非常简单奏效地转译为了一种材质:塑料,覆盖在地板,隔绝尘土;吹鼓成气囊,越过边界摆脱故土。越与南本身则只充当串接的两端,相互靠拢又无法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