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原名:Across the Waters,
发布于2024年。由李蔚然执导,并且由编剧李蔚然携幕后团队创作。并于2024-05-24(戛纳电影节)公映的电影。
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短片金棕榈奖(提名)。
第7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开放电影大奖(提名)。
第8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短片 费穆荣誉·最佳短片(提名)。
这种主题在影展类影片里看过无数次...调性很喜欢,画面很美。气质统一的平庸佳作
【平遥电影展展映】看的五部藏龙短片里最差的。作为背景设定在8-90年代的短片,磁带绞带音效的缺失是细节上的一大败笔。使用的邓丽君的经典歌《在水一方》也未能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查了一下资料,导演自述故事灵感来自六七年前和一位瑞士摄影师去甘肃拍照的经历。她的设定是片中的女孩从未听过任何音乐,第一次就是听这首歌。那么很遗憾,影片并未很好地传递、表达出这种独特的感觉。在最缺水的地方没能让情感荡漾在“佳人”的心房。
艺术片是经营,而不只是和作品本身相关。《在水一方》**戛纳主竞赛的原因,是片子走了三年才拿到CNC的funding,一部短片能有CNC的背书,海选阶段白人选片人们就直开绿色通道了。华语电影创作者需要逐渐知道,在未来如果不走**创投拿funding,想进主流电影节只会越来越难,因为西方视角已从第五第六代笔下的“中国”挪开,**在了东南亚拉美和东欧身上,无人在意华语电影,当代西方根本不在乎大陆拍了什么议题的电影。而如果你的项目走了CNC,柏林鹿特丹基金,next step或者La Cinef驻地写作,你至少可以直接去三大或平行。关键不在于“三大”的虚荣,而在于没有三大就没有曝光,没有曝光就没有作品身价提升,没有海外融资可能,没有发行潜力,因为*** nobody。华语电影未来自己内循环就够了。
我的反感是,没有讲出新东西。这样的生活在当下也许存在,但导演拍得不可信;港台歌唤起一个山村姑娘向往外界的心,“泉水浇灌干枯的花朵”,但所以呢?然后呢?就干来呗。毫无新意的重复上一代咀嚼烂的题材,说讨好西方电影节,我只能说三方都是蠢才,评委、创作者、攻*者,不停矮化,自我降格。*从于空洞的套路,牺牲着一代作者本可以有所作为的时间。导演不如去看看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吧,看看以前别人是怎么拍的,有很无语住
文本很有趣,看过的几个戛纳短片里面最有趣的一个,乡土版凿壁偷光(?可能不太准确)大概就是靡靡之音如流经的泉水浇灌了干枯的花。本人较为矫情,这要是个长片里的一个桥段,就太浪漫太纯粹了。只是这里拍得太端着了,以至于很景观化,摄影精致得像油画,失去了灵动的调度,根本没有发挥空间,就显得不纯粹不匹配这种表达,成也摄影败也摄影。
nonono 不要再带大家拍这样的短片了!
在當代語境下不成立(司機用隨身聽聽音樂,女孩從沒聽過鄧麗君),看起來像是20年前背景下的故事,雖然很乾淨很純粹,但表達的東西不太有新意,甚至有點老氣
穷山恶水长镜头...除了勘景以外一无是处,电影媒介从来不止是简单的摄像术。这片风土人情导演真的懂了吗?我感受不到生活的真实,满眼净是肤浅的摆拍。
2.8 一种戛纳学院派的最爱,在中国边缘地带搞一些“精致”制作,往后也可以继续复制。
要理解这部短片的关键是要理解邓丽君为什么是靡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