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斧人原名:Siekierezada,又名Axiliad
影片改编自出生于**的波兰诗人、作家爱德华•斯塔胡拉(Edward Stachura;1937年8月18日~1979年7月24日)发表于1971年的小说《执斧人或冬季的森林人》(Siekierezada albo zima leśnych ludzi)。 敏感的年轻诗人雅内克不能再接受口是心非的人和虚伪的世界,已经在世界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很想能有一个与他熟知的世界根本不同的地方来充实他的生活,于是他应了林务招聘,将他的全部财产装在袋子里背在身后,到深山老林当了一名冬季临时伐木工。林场里空气清新,采伐工人虽性格不一,但跟城里人不同个个坦诚友好,他很快和他们交上了朋友。他也越来越相信“苹**枝会在纯洁的土地上和心灵里**花”(他的人生哲理)。尽管每个晚上都要被爱情创伤的噩梦惊醒,他还是盼望在这个纯朴的劳动者的圈子里也许会找到他所期待的东西,直到发生了...
发布于1986年。由维托尔德·莱斯辛斯基执导,并且由编剧维托尔德·莱斯辛斯基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爱德华·曾塔拉、Ludwik Pak、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86-10-13公映的电影。
第3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论坛及新电影论坛最佳影片。
24/2/1:1979年原著作家斯塔楚拉遭遇了一场神秘的火车事故:他看到一列火车正在驶近,但他拒绝离开他行走的铁轨。他遭受脑震荡并失去了右手。在精神科病房住院一段时间后(他自己要求)回到了母亲身边。他自学用左手写字,并在一本感人至深的日记中描述了事故发生前、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的经历,该日记后来以“Pogodzić się ze światem”(与世界达成协议)为题出版。他继续在日记中写作,直到去世前四天。1979年7月24日斯塔楚拉在华沙的公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他的最后一首诗:“List do pozostałych”(给剩下的人的一封信)。<冬季的森林人>小说写作期间他的婚姻破裂,让他陷入抑郁,甚至一度考虑**。而片尾的改编无疑是最完美的致敬。
一个孤独的冬季森林人就像闯入了异世界 就像走进了光怪陆离的花草丛中 他遇到了形形**的人 倾听着形形**的故事 他感到自己的世界终于崩塌了 他感觉前方的路如同十一月薄霜般峻冷 梦境中女友的惊悚形象也预示着他失去了最后的挚爱 于是让火车碾过自己的身体 完成了灵魂的“净化” 其实这部片子还不错 对白文学化 还带着那么点儿哲学思辨 评分有点儿低了
近来又偶尔想起一个场景(它真实存在吗?什么又是真实呢?):六年前,静安寺附近随意找的一家咖啡店里,陈微坐在我面前,在许多话——先前,我在桥的另一边远远看见了她而她还未看见我时,我就知道以后的那许多话必然是陈微为了不致尴尬而说的,强迫的话语(今日的我不同了,我又重新回到沉默)——的中间问:“你觉得在爱中还有‘我’吗?”我那时尚年幼,没有能够很好给出**(我知道无论什么样的**都无关紧要),今天我知道该如何作答了,可是,可是呀,我已经无需再作答了——任何先锋派艺术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不合时宜或者“过时”,这倒好像在说先锋派艺术媚时或者针对现实(而现实,不都是一时一地吗)似的,可是,它不是吗?祖拉斯基会说,“你看我过时吗?”——现实是,当我终于再次向你奔赴,我看见了什么呢?我看见你扭转过来的脸却眼
说实话,因为从小说到影像的改编,中间无法依靠言说的部分就得用影像来呈现。导演好像并没有渲染太多男主的幻觉。一个男人来发泄自己妻子的不忠,然后自己就受到了**走上了不归路,还是有些快速了。
还挺喜欢的,和之前的烈焰焚树差不多。不过执斧人更零散,从海报与结尾歌词来看,书与斧、知识与自由以及**情感是有联系的。
实在找不到说的,我喜欢在森林里聊天的那些段落
一贯的冈布罗维茨,奇妙的节奏控制(冈布罗维茨片中总有带**的男人出现)
看这部电影有些痛苦,不细看简直不知所云。
我看不懂。但是我喜欢这种自语与梦境的**。赞美诗太好听了。
反复响彻的赞美诗式配乐,行者的短暂停留,**与现实间地恣意游走,典型的冈布罗维茨电影,不过,还是《马西斯与鸟》和《烈焰焚树》更好看,这部少点味道~